动态血糖监测(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, CGM)是一种通过皮下植入传感器,连续监测组织间液葡萄糖浓度的技术。传感器每3分钟自动记录一次血糖数据,形成连续血糖曲线(类似“血糖心电图”),直观反映血糖波动趋势。
它像一位“血糖管家”,实时捕捉血糖波动趋势,帮助患者和医生全面掌握血糖变化规律,尤其擅长发现隐匿性高血糖和无症状低血糖。
一、动态血糖仪 vs 指尖血糖仪:优缺点大揭秘
动态血糖仪(CGM)
✅ 优点:
• 连续监测:每3分钟自动记录一次血糖,全天生成480个数据点,捕捉餐后飙升、夜间低血糖等波动细节。
• 无痛便捷:无需频繁扎手指,传感器植入皮下(上臂/腹部),佩戴后不影响洗澡、运动。
• 趋势预警:实时显示血糖变化曲线,高低血糖自动报警,提前干预风险。
❌ 缺点:
• 初期适应期:佩戴前3天可能因传感器刺激导致数值略低于指尖血糖(约1-2天后稳定)。
• 数据延迟:组织间液与血液存在5-20分钟延迟,快速波动时需以指尖血复核。
指尖血糖仪
✅ 优点:
• 即时准确:直接检测毛细血管血糖,适合单次快速确认(如餐后2小时血糖)。
• 价格亲民:单次成本低,适合日常少量监测。
❌ 缺点:
• 疼痛不便:每日需扎手指2-7次,有时可能次数更多,长期监测易引发抵触情绪。
• 数据片段化:仅反映某个时间点血糖,易遗漏隐匿性高/低血糖。
二、哪些人最适合动态血糖监测?
人群 | 核心需求 | 动态监测价值 |
Ⅰ型糖尿病患者 | 精准调整胰岛素剂量,减少血糖波动 | 避免频繁扎针,长期控糖更轻松 |
血糖波动大的Ⅱ型糖尿病者 | 排查餐后高血糖、夜间无症状低血糖 | 发现“隐形”血糖异常,优化治疗方案 |
妊娠期糖友 | 保障母婴安全,降低巨大儿、早产风险 | 实时监测夜间血糖,精准调整饮食 |
围手术期患者 | 术前控糖达标,术后快速恢复 | 住院期间持续监测,减少感染并发症 |
老年/儿童糖友 | 减少疼痛,提升依从性 | 家属远程共享数据,实时关注血糖变化 |
三、真实案例:动态监测如何改变控糖生活
• 案例1:梅先生(Ⅱ型糖尿病)
“住院期间佩戴动态仪,动态仪显示餐后血糖飙升到18mmol/L,医生根据数据调整胰岛素,两周后血糖达标率提升60%!”
• 案例2:沈奶奶(Ⅱ型糖尿病)
“我很怕疼,而且总发生低血糖,戴着动态仪后发现早餐后血糖会降到3.5mmol/L,调整胰岛素用量后,餐后血糖控制良好,未再发生低血糖!”
• 案例3:徐先生(糖前期)
“通过它,我真正理解了“吃对食物”的重要性。现在我的饮食不仅控糖,还更营养均衡了。希望大家也能利用数据,找到适合自己的饮食节奏,把血糖控制主动权握在手里!”
四、如何佩戴动态血糖仪?
方式一:武汉大学医院门诊预约(推荐)
1. 挂号就诊:内分泌专科、内科门诊挂号,医生评估是否适用动态监测。
2. 开具检查单:确认后缴费,至3楼内科住院病房护士站找到护士。
3. 现场佩戴:护士5分钟完成植入,同步教学APP使用。
4.门诊报告:14天后或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可在3楼护士站领取动态血糖报告。
方式二:武汉大学医院住院监测(适合复杂病例)
1. 医生会诊:住院期间申请动态监测,医护团队制定监测计划。
2. 全程管理:医护每日巡查,结合血糖数据调整治疗方案。
• 咨询电话:027-68766896(门诊) 027-68762251(综合内科住院病房)
五、常见问题解答
Q1:动态仪能完全替代指尖血吗?
A:不能!快速变化时(如运动后)需以指尖血复核,两者互为补充。
Q2:洗澡、运动时需要注意什么?
A:传感器IP28级防水,可洗澡、游泳(避免浸泡超30分钟),避免强磁场(MRI检查)和汗蒸,剧烈运动时加固传感器。
Q3:数据如何共享给医生?
A:APP内一键生成周报,支持分享至医生端,复诊时直接调取分析。
Q4:所有人都能佩戴么?
A:严重凝血障碍、皮肤感染者不宜使用;精神疾病或缺乏自我管理能力者慎用。
小贴士:配合动态血糖监测,结合饮食、运动和药物治疗,可显著提升血糖控制效果!
结语
动态血糖监测用14天的连续数据,为您绘制专属“血糖地图”,让控糖更科学、更人性化,帮助患者从“被动应对”转向“主动管理”。控糖之路虽艰辛,校医院综合内科全体医护人员伴您轻松拿捏。立即行动,开启无痛控糖之旅吧!(作者 程婉)
参考文献
动态血糖监测技术原理与临床应用(三知健康)
动态血糖监测适应人群及操作指南(北京市垂杨柳医院)
动态血糖仪佩戴流程与案例(四川大学望江医院)